9月27日,我校张启发院士、傅廷栋院士和邓秀新院士主持的3项农业部948重点项目顺利通过结题验收。
农业部科教司技术引进与条件建设处李谊处长出席验收会并对项目验收工作提出要求。我校副校长陈兴荣出席并致辞。园艺林学学院、科技处、计财处等单位负责人以及三个项目的参与单位成员参加了会议。科技处处长姚江林主持会议。
张启发院士主持的“参与‘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研究”,项目从收集的292份野生稻资源和特殊类型材料中,新培育近等基因导入系1.5万余份,获得了大量抗病、耐盐、耐旱、磷高效等目标性状的导入系,鉴定、定位了184个具有利用价值的QTL/基因;育成44个高产、稳产、质优和抗性强的新品种,申请新品种权保护23个,获得新品种权15个,通过示范带动,新品种累计推广应用2000万亩以上,新增社会产值20多亿元;完善了抗旱鉴定、氮磷高效资源等的筛选设施与技术标准;发表文章113篇,其中SCI论文19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4项;获得省部级奖励11项,鉴定成果3项。
傅廷栋院士主持的“‘高效型优质油菜’培育的分子技术体系引进和创新利用”,项目在十五期间948项目打造的种质资源平台的基础上,继续引进国外特异资源,不断扩大我国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基础;参与国际芸薹属SNP分子育种计划,构建我国油菜的分子育种技术平台,加快了新品种选育进程,共育成新品种30个,累计推广油菜新品种约5千万亩,增产油菜籽约2.5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7.5亿元;构建的近红外品质分析技术平台,速度快,精确度高,是当前国际使用的最先进油菜品质测试设备;开发了一系列适应不同茬口的轻简化栽培模式,如:稻田免耕直播、稻田免耕移栽、棉田免耕直播和移栽等,有效地降低了劳动力投入;发表论文84篇,其中SCI论文21篇;项目在实施期间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国际油菜大会。
邓秀新院士主持的“柑橘加工关键技术、良种引进与示范”,项目从国外引进加工和鲜食兼用的品种或无性系材料共97个(份),发掘了6个具有早晚熟、无核或少核、品质优等特点的优良突变体,获得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系和新品种,培育13个审(认)定品种;建立新品种示范基地63万亩,培育了无病健康苗1600万株;形成了20个品种的配套设施栽培技术,制订了19项地方技术规程(标准),累计示范规模达10万亩;通过引进8项先进技术,建立各种技术示范基地98万亩,NFC橙汁和浓缩橙汁加工技术在3家示范厂得到推广,改进了柑橘皮渣发酵饲料生产工艺,降低干燥成本,柑橘(甘夏)罐头生产工艺进行了中试;创建了柠檬枝枯病等病害快速分子检测技术体系,完成推荐品种和自主创新品种的病害检测和脱毒工作,检测样品7000个。项目实施期间邀请国(境)外专家41人次来华交流,派出42人次赴国(境)外考察或短期培训;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国际柑橘学大会,每年举办全国性培训会议2次,地区性培训60次;发表论文72篇,专著2部,申请专利14项,授权2项;获的国家级、省部级等奖励13项,鉴定成果5项。
验收专家组由来自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厅、广东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科学院等17家单位21位专家组成,他们在听取项目完成情况汇报、审阅有关资料,并进行质询和讨论后认为:项目按期全面完成了合同任务和考核指标,验收资料完备,财务管理规范、核算清晰,经费使用合理,一致同意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