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午,园艺林学学院第9期园艺讲堂开讲,我校果树系刘继红教授结合其国外留学及自身的科研经历,讲述了《多胺与果树——小分子大作用》。
刘继红教授率先给在座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年轻教师提了些出国留学的建议,然后才开始了自己的“本行”,虽讲的是学术,但并不平淡。
雾里看花篇
“我开始接触多胺,就好比雾里看花。”刘教授讲起了在日本留学时怎么开始课题研究——从哪里下手?做什么?这是刘老师问自己的问题,也是困扰绝大多数研究生的问题。近期硕士在提交转博申请,课题必然要深入,那怎么设计实验,如何投入呢?“投入多,设计好,未雨绸缪”,今天,刘教授无意中给了很多意见和建议。
撒网打渔篇
刘教授讲到了自己在2004-2005年间高效率的利用可用资源开展研究的经历,回望过去,刘老师也总结了一些在日本留学研究中的利弊。其中讲到创新少的问题时,刘教授讲到了“浮躁”,并拿当时的“投稿之旅”为例,提醒大家一定要用最可靠的方法,把研究设计好——Think before you leap。当大家听到了一名教授的自我反思时,现场很静。研究需要把心沉下去,这值得所有研究生思考自己在学术研究时的心态。
延续梦想篇
在国外的研究提供给了一些研究思路,刘教授回国后虽把原先的研究材料从桃换成了柑橘,但对多胺的关注变得更加系统和深入,在实验室全体成员的努力下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在这里,刘教授给在座的听众讲了一个“D-T-D-T模式”,D代表Do,T代表Think,亲身研究中发现问题,对问题的思考又驱动研究,二者是要形成交集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另外,还要时刻关注研究中的异常,那些可能就是令人激动的发现。刘教授举了“根变长”的例子,对于培植的转基因拟南芥材料,只有当你把它拔出来时你才会发现根变长了,而如果你视而不见或者不深入挖掘原因,那一个创新的科研成果就不会有了。这些可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但对研究来这也是令人兴奋的创新,而且没有Do和Think的话“柳成荫”也不会出现或者出现了也不会展现它的意义。
报告结束后,茶学专业的研究生就多胺的研究思路能否借鉴到茶树中的问题和刘继红教授进行了讨论,蔬菜系年青教师黄远博士也交流了本报告内容对自己研究方向的启发和思考,刘教授离开讲台,走到大家身边进行了互动交流。